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

发布时间: 2012-08-16 16:25:20浏览:1427

  晋陕蒙(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是煤炭资源重点开发区。全区保有煤炭资源量占全国保有资源量的60%左右。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3%左右。预计到2010年产量可占全国预计总产量的42%左右。本次调查的陕北地区的榆神府煤田,是我国已查明超过千亿吨资源量的仅有的两个巨型煤田之一,地质条件、开采条件简单,适合大型机械化开采,是特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的优质动力煤。国务院已确定把该区建成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该区地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气候恶劣,地理地质背景条件差,降水少且集中,旱涝灾害频繁,植被稀疏,水资源短缺。存在着沙漠化、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环境地质问题。一方面制约了区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开发,又深刻影响本区的地质-生态环境。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合理开发国土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历时三年,完成了《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1、 采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技术与野外环境地质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环境调查工作,完成调查面积16320km2。

2、在查明煤矿开发情况、地形地貌、母质类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环境、植被覆盖度等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信息叠加技术,建立综合地质环境建立模型,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

3、通过1987、1992、1999年三期TM卫片解译及对比分析,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依据矿山开发规划,结合矿区煤层覆岩的工程地质力学参数,采用Flac模拟、均权迭加模型等方法预测了地面变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环境发展趋势,划分出缓慢逆转、基本稳定、缓慢恶化、恶化四个区。

4、建立了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库,可满足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预测、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需要。

5、进行了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方法研究,提交《黄土高原区煤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专题研究报告一份,系统地阐述了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程序、调查方法、技术要求、评价预测方法以及信息库建设等基本要求。对西北煤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制定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标准有重要参考价值。

6、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提出了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

该项目已通过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