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5 11:24:04 浏览:1316
地形图、计算尺、平板仪、潜油泵、取芯钻头……
穿梭在总局70载光阴里
这些老物件镌刻了岁月的痕迹
也留下了煤炭化工地质人的青春与回忆
触动记忆的开关
打开尘封的档案
让这些“老伙计”带我们重回那
激情燃烧、苦干实干的火红年代
将一个又一个记录着光辉岁月
传承着地勘精神的故事娓娓道来……
透过泛黄的纸张,一个个民国时期的地理地标清晰可见。这套民国时期(1920年—1937年)的地形图,一共66张,虽然边角已有无法恢复的折痕,但是仍被整整齐齐地存放在一个木制盒子里。
这套地形图的主人叫刘毓初,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一五〇队原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是一名地道的煤炭地质人。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在汕头登陆,他的哥哥刘利初在这场战斗中不幸牺牲。幸运的是,哥哥的同僚华振中旅长体恤官兵,爱护民众,资助刘毓初完成学业,并考入中山大学地质系。一次在北京大栅栏二手市场,刘毓初发现了署有华振中名字和部队番号的这套地图,再次看到了哥哥牺牲的那个地方,如获至宝,便将这套高清地形图仔细保存了起来。
地形图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基础。从此,这套地形图便成为刘毓初和老一辈地质人寻宝的得力助手。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参照其绘制出的蓝图。除此之外,它还帮助刘毓初和老一辈地质人在外国专家断定的无煤地区——南宁盆地成功发现了两亿多吨的煤炭资源。也是借助于这套地形图,地质人在广西百色发现了五亿多吨资源量的矿区,为当时交通不便、需要北煤南运的广西抱了个“乌金娃娃”。
刘毓初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地质事业,他的子孙也继承了地质人精神,继续在地质岗位上发光发热。刘毓初退休后,将这套视如珍宝的地形图捐给了总局档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煤田地质历史和民族危急时刻的浴血抗争。